諸暨網紅打卡圣地之對于民宿有什么建議?
別做真民宿
其實天朝真民宿太少了,如果楊麗萍大理的房子不賣給千里走單騎,自己收拾幾個空房間開門迎客,那才算是民宿。但你確定要回老家嗎?你老家有做民宿的條件嗎?難啊!
第二條
盡量去做到接近真民宿
第二條建議不一定適合你,那是我喜歡干的事兒
什么意思呢?不是修的像真民宿,是要有民宿里的“民”!你不是當地農民,你可以讓農民來盡量代表你的利益,讓農民融入進來(發動農民致富,其實這已經是鄉村建設的范疇了,我們荒野鄉旅終究是要去做鄉建的)。所以好的假民宿很重視“民宿主人”---其實就是會講故事的大堂經理。裸心谷也是讓當地大媽來做管家給你煮當地特色的早餐。但這些當地人的介入度還不夠,離“原住民主人”還遠著呢。
第三條
踏實做產品,別再叫自己民宿了
這里有兩個層面的踏實:營造和定價?,F在不少民宿“情懷故事+粗糙的營造”就開始賣高價了。往往做點稀奇古怪的室內裝飾加高檔的布草和衛浴就行,價格直逼4-5星酒店。 情懷故事真的那么值錢嗎?莫干山民宿價格從3-5k落到1-2k,好多小品牌的民宿紛紛跌破1k,這泡沫堪比鄂爾多斯房地產啊。
更奇葩的是,這些定價高昂的假民宿的營業額紛紛在下滑,從民宿起源地莫干山已經看得出這定價高昂的假民宿市場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今年的民宿培訓反而火的不行。本來房間賣不出去生意堪憂,但因為忽悠了大把跟風的后來者,靠著教人做這個民宿,房間反而買的好起來。這是拿情懷來博傻的游戲?誰來接后一棒?這種假民宿是否該換天了?
“假”民宿的“真”需求
當下中產階級對近郊微度假的市場需求是真的,我們不反對這種需求,只是不喜歡這群假民宿的矯情、細節的粗糙、虛高的定價成了市場主流。
只有敢于直面問題才能做的更好,這個市場需要一個正確的新定義來結束這段扭曲的歷史,鼓舞這個行業去探索去服務這場方興未艾的中產階級消費升級?;蛟S"民宿熱"很快就是過去。消費升級時代需要有一個新的真實的定位來正視這種近郊微度假產品。
(原文取自不靠譜研究院)